項目介紹:該礦區于華南褶皺系與揚子地塊、印支地塊、三江褶皺系等構造單元交接部位,屬于云南重要的成礦區―老君山錫鎢多金屬成礦區,以錫、鎢、鋅著稱。由于多年開采,采礦權范圍內資源高速消耗,為進一步做強做大企業,鞏固公司的資源優勢地位,擴大資源儲備,我司及業主就資源找礦前景、方向及找礦技術手段進行了交流探討。擬定采用廣域電磁法(WFEM)勘探和綜合地質研究。
地質任務:通過廣域電磁法研究礦區中深部主要地質體展布形態,了解F0、F1構造的深部延伸情況,摸清侵入巖體的頂界面形態,分析成礦空間架構,圈定找礦靶區,為今后找礦工作提供物理依據。
自2021年至2023年,在該礦區已開展兩期大面積廣域電磁法勘探研究工作。效果顯著,業主單位已將廣域電磁勘探列入后續礦區外圍勘查計劃內。
1、通過開展工作巖(礦)石電性測試,結合以往本區物探工作和已知地質規律,總結了研究區主要巖(礦)石類型和地質體的電性規律。
2、通過對工作區驗證性地質調查工作,對礦區地層層位巖性組構類型、產狀、礦化蝕變及破碎情況,礦體地質特征礦化特征、近礦圍巖蝕變有了基本了解。
3、通過廣域電磁法,對礦區地層巖性、花崗巖巖體,地質構造進行了綜合地質解譯,經過后期比對,中淺部與已知的地質資料對應吻合,深部與已施工的鉆孔資料吻合,能較好的反映主要巖體形態、斷裂構造、規模較大的礦化體等。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工作區地質-地球物理的成礦空間架構,圈定了找礦多處有利靶位,為后續工程布設提供了依據。
廣域電磁法解譯成果與驗證情況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