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該金礦位于閩西北加里東隆起帶與閩東南中生代斷陷帶的交接處、政和-大埔斷裂北東端的擠壓帶內,屬北東向泰寧-政和金銀成礦帶東段,該成礦帶是政和鐵山-建甌東游金銀多金屬遠景區,是福建省重要的金銀多金屬重點勘查區之一。已有資料顯示礦區深部有較大找礦潛力,受限于傳統勘探手段、施工成本及難度等因素,遂應用廣域電磁法,了解了礦區中深部成礦(控礦)構造和地質體的形態特征及分布規律,開拓中深部第二找礦空間。
地質任務:通過廣域電磁法落實該金礦區及外圍北部1500m勘探深度內地層大致分布、構造(斷裂)形態特征及可能的礦致異常的分布與延伸特征等,建立廣域電磁法異常的地質解釋標志,圈定廣域電磁法異常區。
(1)推斷4條廣域電磁法剖面整體電性參數可大致分為3段11個主要電性層,分別對應區內主要地層、構造和巖漿巖。
(2)在廣域電磁法剖面上推斷了1500米深度內地層、構造和巖漿巖等地質體的界線。
(3)綜合分析該金礦床成因與成礦模式,分析主要控礦因素及礦體空間定位規律,在廣域電磁法剖面上圈定找礦靶位7處,進一步劃分為甲類靶位1處、乙類靶位4處、丙類靶位2處,為礦山下一步勘查工程部署提供依據。
廣域電磁法解譯及靶區圈定圖
驗證情況:根據本次廣域電磁法探測,施工了兩個驗證鉆孔,兩個鉆孔在劃定靶區范圍內,均見有約100m蝕變帶,表明廣域電磁法勘探對復雜地質構造中的低阻礦帶仍具有較高的響應,下一步將繼續根據本次廣域劃定靶區開展驗證。
乙2靶位ZK23601驗證情況:標高272.59~452.4m。黃鐵礦化較強,Ag礦化發育。
丙2靶區ZK27601驗證情況:標高260m~460m,發育有石英脈,黃鐵礦富集。459-540m處為蝕變閃長巖,見細脈狀黃鐵礦,見石英脈。電阻率相對較低,大部分在反演成果的低阻范圍,處在丙2靶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