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上旬,湖南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組織專家驗收組對我公司產品“廣域電磁儀”進行驗收,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產品實現了深部資源勘探的技術目標,產品綜合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同意通過該產品項目驗收。
廣域電磁儀是根據何繼善院士創立的“廣域電磁法”理論研制,廣域電磁法是何繼善院士本世紀初提出的一項電磁勘探新方法,破除了國際上將電磁波近似地劃分“近區”、“過渡區”和“遠區”的理論禁錮,首次嚴格從電磁波方程表達式出發,定義了適用于廣大區域(全區)的視電阻率參數,突破了風行世界的CSAMT法近似定義視電阻率而導致無法進行大深度探測的理論禁錮和技術缺陷,解決了傳統人工源電磁法探測深度小、測量效率低、三維探測能力差等重大難題,實現了地質結構的大面積、大深度、高精度、高效率、多參數探測。近年來,該方法已經在我國礦產資源勘查以及水文、工程、環境、災害地質調查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4年,“廣域電磁法及其應用”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4年,廣域電磁儀經過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院檢驗,所檢指標均符合《廣域電磁儀》(Q/OKZC002-2014)標準要求,產品經中國地調局、湖南有色局、湖北地礦局,河南地礦局等單位使用,反映良好。
驗收委員會一致認為,該產品具有以下創新點:1、儀器只需測量電磁場的一個電場分量,提高了抗干擾能力;2、采用了自主發明的an信號編碼控制的合成信號,可實現一臺發送機一次發送多個頻率、多臺接收機同時接收多個頻率的地電信息,提高了電磁法信息采集的速度和野外效率及各頻率信號的相對精度;3、創新了視電阻率計算公式、計算方法和計算程序,滿足了偶極條件在廣域區域測量的要求。